首页 - 走进老字号 - 品牌溯源
南京金箔

1菲页.jpg

南京是生产金箔的发源地,在南京东北郊的龙潭古镇民间有口碑相传,清代乾隆皇帝下江南私访时,曾专程在龙潭探访金箔的秘密,拜谒当地设立的金箔工艺的祖师爷葛仙翁(东晋时的炼丹家葛洪)的金箔祠堂。东晋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了。十余年前,轰动世界的老山汉墓挖掘中,竟然发现了大量贴有金箔的陪葬品,这就将1700年的我国金箔工艺史向前推进了1000年,神秘的金箔再一次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南朝·宋·山谦之《丹阳记》等文献中,已有生产金银箔和设锦署的记载。唐代秦韬玉在《贫女》诗中写道:“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亦自伤。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11.jpg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封建统治阶级为显耀他们的荣华富贵,帝王将相的龙袍朝服,皇后贵妃的凤冠霞披都用金银线绣饰织造;金箔则用于宫殿装璜、寺庙佛像装金。明代和清代都在南京设立了云锦织造府,这时的金箔、金线随着云锦的发展而盛极一时,从事这个行业的手工艺人近万人。到了清末民国初年,由于战乱和封建统治的无能,南京龙潭地区的金箔、金线行业的生产经营也受到严重摧残。

据金箔老艺人的家谱和口传证实,龙潭地区生产金箔和金线至少在120年以前,即清代。清初城区还有金箔、金线生产业户30多家,工人200多。在太平天国前后,因建造天王府等工程需要大量金箔作装饰,曾在南京专设金箔司,辖有三、四百工人。当时,南京最大的金箔店是谢春山金箔店,他是龙潭泰字洲人,因家中当时有人在江宁府为幕僚,颇有势力,加之全家人会金箔五行工艺,打箔、切箔、切金、褙金、拍叶行行俱全,因此谢春山金箔店既经营金箔又销售金线,成为南京金箔行业中势力最大、资金最多、业务最广、品种最好的一家,其金箔员工有数十人之多。谢家在龙潭泰字洲地方收带培养了不少金箔、金线工艺学徒,在很早就把金线生产放到龙潭家乡农村给农家妇女搓捻。后来,由于战乱,原先在南京谢春山金店的金箔、金线生产学徒和员工纷纷回乡,并在家乡龙潭为南京的金箔、金线店加工生产。因此,这一行才在龙潭地区遍地开花,逐渐根深蒂固,世代祖辈相传沿续至今。

15-三星堆金面罩.jpg

至清末和民国初年,龙潭地区从事金箔、金线生产的业户有40至50家,以刘、葛、印氏等户影响较大;金线生产户也有30至50家,以谢、张、李、陈、徐、王氏等户较为著名,年产金线约50万支。当时,南京城区有金箔小业户30多家,工人100多名,大多数来自龙潭地区。当云锦生产旺盛之时,南京地区所产的金线主要供应本城机户织造锦缎用。清末,金箔、金线销路转向东北、蒙古、新疆等地,用于佛像装贴金、店铺牌匾装璜、戏衣和民族服装制作等。位于城南三山街附近马巷的金行店铺成为南京金线、金箔的主要销售地,主要店铺有周氏、裴氏等。1936年,因战事而致蒙古、东北等地销路断绝,业主大多改行,城区仅剩10余户,1937年日本鬼子在南京大屠杀,金箔、金线生产完全停顿。抗战胜利后,城区恢复金箔生产的业主有13家。

11-砑金.jpg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金箔、金线的销售,已相继恢复了东北、西北和北京等地的销售渠道。自1953年起,金箔、金线生产所需的金银原料全部由人民银行供给,金箔产品则全部交由北京中国化工原料公司销售。自此以后,金箔、金线生产的金银原料,由客户向银行申请指标,再交生产企业加工制作。1954年,城区金箔生产户12家,从业人员47人,1956年合并成立了“金陵金箔生产合作社”(社址在马巷85号),有职工数十人,技术工人仍来自龙潭。该厂1966年“文革”后转产金粉,改名“南京金粉厂”。龙潭地区于1955年5月1日成立南京民艺金箔社,(1966年改名“南京金线金箔厂”;1989年改名为“南京金线金箔总厂”)。有职工134人,所产金箔大多数销往北京,主要供故宫和同仁堂制药厂使用于古典建筑装饰和高档中药的配方及包装。1955年至1965年间,民艺金箔社的金箔年产量在10万至30万张之间,金线产量每年在100万支左右,除满足本地所需外,主要销往北京、苏州、宁波、潮州、成都等地,作刺绣、织锦和服饰原料。1974年,南京全市(含江宁县)共生产金箔441.48万张/62.3万元,生产金银线52.82万扎/24.95万元。此后,由于黄金原料日趋紧张,更由于开发了涤纶圆芯金银线等新产品,真金银线产量逐年下降。1984年南京金线金箔厂生产药水金线8.38万扎/10.55万元;1987年生产5.2万扎/6.55万元,已是国内生产真金线的唯一企业。“文革”后,由于基本建设和工艺美术品、中成药等生产的发展,对南京金箔的需求量逐年增加,国内许多著名建筑物如北京故宫、天安门、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南京中山陵、西藏布达拉宫的装饰、装修,均曾使用南京的金箔。1987年,全市金箔产量、产值为744.68万张/480万元;1990年产量、产值为970.43万张/859.08万元。

9.jpg

南京金箔生产工艺独特,技术要求高,从古至今。一直为手工制作。其主要生产过程是:化条将金块熔化成细小条块;拍叶将金条捶拍,裁减成数毫米见方的小薄片;装占做捻子将小薄金片夹在用煤油熏黑的乌金纸内,此种乌金纸产于浙江上虞、富阳一带,以当年生嫩竹为料,并经5个伏季的浸泡、沤烂后才最后制成,故亦称“五伏纸”,用2016张20厘米见方的乌金纸叠成一方块,俗称“傢生”,共可夹2014片小金片,外层再包以牛皮纸后,即可进行打箔;打箔须一人手持数公斤的铁锤敲打,另一人持锤配合捶打称上、下捶,如此捶打数小时之久,方能将“傢生”内的小金片打成极薄的金箔;出起、切箔用羽毛从家生中挑出金箔置于另一纸基上,并按规格标准用竹刀切成各种尺寸的金箔成品。70年代后期,人工捶打改用机器打箔,使打箔工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

金箔生产最重要工序是打箔,打箔质量的好坏取决于乌金纸。南京金线金箔总厂于2000年率先淘汰传统乌金纸,成功突破乌金纸制造技术的难题,其水平完全可与欧洲、日本的技术媲美,是国内唯一掌握这种核心技术的企业。

南京金线金箔总厂的龙凤牌金箔1984年获江苏省优质产品称号;1987年获轻工部优质产品称号并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1982年镀金杯奖的潮绣《九龙屏风》、《吹萧引凤》和获1984年度珍品奖(金杯)的南京云锦“孔雀羽织金妆花纱龙泡料”等,均采用南京金线金箔总厂的真金线织造而成。2000年和2004年连续获得南京市名牌产品和市著名商标。


协会地址:南京市秦淮区中山南路288号苏贸大厦14楼E座
南京市老字号协会版权所有,对违反版权者保留一切追索权利
联系电话:025-86562875   传    真:025-86602176
网       址:http://www.njlzh.com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访问本网站